务实拼搏的泉州农商银行
文章作者:泉州农村商业银行文章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6日
截至2014年12月末,泉州农商银行并表资产总额215.2亿元,并表各项存款140.14亿元,并表各项贷款103.17亿元,并表财务总收入13.2亿元,结售汇量、国际结算量双双突破1亿美元,位居全省农信系统第一。其中主发起设立并顺利开业的12家村镇银行存款共计24.09亿元,贷款共计18.66亿元,实现盈利,集中连片模式优势凸显。数据的背后,凝聚着监管部门和省联社的悉心指导,体现着泉州农商银行员工务实的脚步和拼搏的韧劲。
一、坚持支农支小宗旨,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1.产品服务创新出新招。我行结合当地经济特点和客户需求,创新金融产品,总结推广了经验做法。一是针对设施农业的融资特点,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以福建省大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试点,采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财政补贴资金受益权作为担保,发放全省首笔设施农业补贴资金质押贷款授信600万元,既有效缓解现代农业公司资金困难,促进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又创新农权贷款新形式,得到福建省委副书记于伟国、福建省副省长陈荣凯的充分肯定,指示要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学习泉州农商银行以政府惠农财政补贴为质押物对企业发放贷款,为企业提供前置资金保障,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做法。福州市政府、省农业厅等前来调研。泉州市政府领导专门批示将此做法作为2015年全市农村金融改革服务三农发展的一项实际举措抓落实。二是我行专门制定《泉州农商银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福建省永春县阳升禽畜有限公司为试点,探索开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450万元,拓宽风险可控的农村金融授信思路,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层次。泉州市郑新聪市长亲自调研我行永春支行发放的全市首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指示要加以推广。我行被泉州市人民政府制定为我市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银行,拓宽涉农融资渠道,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业务,为我市银行机构提供可总结、复制和推广的经验。三是以普惠金融卡为载体,加快产品创新力度,共创新安溪铁观音联名卡、自主定价、刺桐红农贷卡、渔贷卡、商贷卡、溪美街联名卡、永春香都主题卡等产品,其中刺桐红信用卡、商好贷、主题卡等产品被列为泉州金改重点项目。
2.金融服务模式惠民生。一是首推全省木质渔船抵押贷款,共有5个网点开办渔船抵押贷款业务,发放渔船抵押贷款余额90户7444.26万元,其中泉港区政府专门出台《泉港区渔业贷款风险补偿和贴息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泉州农商银行作为唯一合作银行,峰尾支行转型成为“渔贷专业支行”,泉港区政府对我行创造性地开办符合市场需求的“刺桐红”木质渔船抵押贷款,助力泉港区建设海洋经济强区给予高度肯定。二是全省推广发放计生小额贴息(免担保)信用贷款,共为741户诚信计生户、计生小额贴息帮扶基地计生户发放免担保贷款1681.3万元,得到了各界的一致好评,并在全市生育关怀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大会做典型经验交流。三是首推“农商行+专业合作社+社员联保”的贷款模式。依托专业合作社,以社员为承贷主体,专业合作社提供担保,社员之间组成联保小组,以自愿、互助、合作的形式,按一定比例出资,作为贷款担保基金存入在我行开立的专业合作社保证金专户,授信额度按照出资金额最高可放大8-10倍,当社员本人的借款或为他人担保的借款出现逾期时,可从专业合作社保证金专户扣转,不足部分由专业合作社和联保小组成员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有效克服了专业合作社社员贷款抵押不足的缺陷,较好地解决了社员“贷款难”的问题,实现专业合作社规模生产、集约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良性发展模式。
3.金融服务网络广覆盖。一是营业网点下沉。我行作为泉州市唯一一家市级农村金融机构,已实现县域支行全覆盖,发挥“灌溉机”作用。二是服务设施增加,广泛布设ATM134台,POS机456台,福农通1410台,在无金融服务区域布设小额支付便民点184个,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不出村。三是阳光信贷实现提升。阳光信贷标准化网点51个,覆盖率达100%。共评定信用户4726户,信用村37个,其中金牌信用村4个,发放信用户贷款2561户金额16761万元。四是拓宽申贷渠道,利用网络、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话等渠道自助申贷,提高客户申贷便捷性。
4.支农服务宣传出新篇。我行支持“三农”发展的良好做法得到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央广网、新华社、金融文化、农村金融时报、泉州晚报等主流媒体分别进行报道。其中,央广网题为《20亿元支持泉州石结构房屋改造工作在全国“先行先试”》专题报道泉州农商银行支持泉州石改工作。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专题报道泉州农商银行把村镇银行当主业,集中连片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典型经验,省委尤权书记两次批示要认真总结推广;泉州晚报以题为《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陈荣凯副省长来泉调研》报道泉州农商银行支农工作开展情况;《21世纪经济金融》报道安溪铁观音联名卡、永春香都卡、刺桐红农贷卡等产品。
二、村镇银行普惠金融,连片发展凸显优势
1.推进开业速度快,吸引民间资本多。我行主发起设立13家村镇银行,参股1家村镇银行,各村镇银行注册资金加总达11.4亿元,其中我行入股资金56010万元,吸引民营资本入股村镇银行,形成“筑渠引水”效应,为当地县域三农和小微企业生产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统一使用“刺桐红”品牌,形成了极大的品牌影响力和集中连片的效应,提高了社会对村镇银行的认知度,也得到了银监会、地市党政、新华社等媒体的关注和肯定,老少边穷地区集中连片组建模式得到省委尤权书记批示肯定并要求总结推广。
2.经营发展步子稳,普惠金融服务好。各村镇银行开业后迅速发展,扩大业务规模,积极探索支农支小服务模式和产品,社会认知度不断提升,对当地县域金融市场产生“鲶鱼效应”。各村镇银行资产总额加总达43.19亿元,各项存款余额24.0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8.66亿元,其中发放个人及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66亿元,占各项贷款的100%,涉农贷款余额15.35亿元,占各项贷款的82.28%,无不良贷款。已开业12家村镇银行有6家实现盈利,6家盈利村镇银行均为开业当年实现盈利,其利润总额1630.52万元,12家村镇银行综合利润总额为606.87万元。其中,建宁刺桐红村镇银行利润总额720万元。长汀汀州红村镇银行开业一周年利润总额421.21万元,古田刺桐红村镇银行利润总额406.25万元,邵武刺桐红村镇银行利润总额51.65万元,光泽刺桐红村镇银行利润总额23.13万元,珠海刺桐红村镇银行利润总额8.07万元。
3.坚持本土化战略,走特色发展道路。一是坚持各村镇银行股东多元化、本土化,经营团队本土化,把根扎实、扎深,不断推出适合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其中建宁实行“批量借款、快速审批”,创新莲农贷款、笋农贷款、果农贷款、稻农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产品,长汀采用“农户+农户联保+专业合作社”模式支持当地槟榔芋合作社和芋农生产,古田与食用菌、水果、水产养殖等专业村、专业合作社建立银村、银社合作,霞浦支持霞浦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紫菜养殖等做法得到当地媒体和《村镇银行监管与发展》的关注。各村镇银行坚持小额分散原则,户均贷款余额为30.26万元,信贷资源有效投放当地支持三农和小微。各村镇银行坚持小额分散原则,户均贷款余额为51.28万元,信贷资源有效投放当地支持三农和小微。
4.发挥集中连片优势,完善村镇银行管理体系。一是搭建“三部三会”的村镇银行管理架构,对村镇银行实施全方位、双线式、贴近式管理。二是建立委托代理机制,强化授信、会计、风险等方面的管理,逐步打造村镇银行长效的运营机制,实现风险可控、持续发展的目标。三是建立全面的村镇银行风险管控与检查监督机制,建立各村镇银行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业务监测制度,强化对村镇银行的审计检查力度,定期对村镇银行进行全面业务检查和专项检查,建立业务持续培训机制,培育村镇银行员工队伍。四是建立并表管理机制,对村镇银行资本充足率、大额风险暴露、内部交易和其他风险等实施全面并表管理。
三、倡导人文金融,打造民心工程
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石结构房屋改造这一民生工程,此工作涵盖全市1.61亿平方米、涉及301万人口,我行作为泉州市唯一一家市级农村金融机构,成为这一德政工程的主力军和主攻部队,充分发挥大泉州服务范围全覆盖、服务机制完善、系统有力支撑、产品量身定制等优势,第一时间主动对接,将此工作做成全行战略工程、兴行工程。
1.以银政合作为契机,加大成片改造项目。我行率先联合农发行与泉港区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5年内提供20亿元信贷额度;与农发行为安溪德苑片区石改项目发放新农村建设中长期贷款2亿元,通过“1+1+1”模式再次联合农发行与南安市政府签订提供100亿元的意向贷款,借力省国开行棚户区改造政策,将政府组织协调优势、政策性银行融资优势和农商银行服务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把握银银合作机会,加大对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目前已经进入合作的项目有泉州市西郊石结构房屋改造项目、鲤城区延陵片区石结构房屋改造项目,石狮市灵秀镇灵山灵峰片区改造项目等。
2.以镇区改造为重点,加强过渡性融资服务。我行专门制定《刺桐红安居工程建设项目贷款管理办法》,采取灵活的担保方式,为石结构房屋拆迁购置宅基地重新建设提供过渡性贷款,贷款额度不超过总投资的70%,期限不超过3年,确保项目顺利推进。目前意向合作的项目有泉港区荷池社区石头房改造项目、南埔镇天湖村片区改造项目、山腰普安村片区改造项目、涂岭白潼村白水片区改造项目等。
3.以零星改造为突破,加速金融产品落地。我行专门制定《刺桐城安居工程金融服务方案》和《泉州农商银行“刺桐红·安居贷”贷款管理办法》,成立专业信贷团队,简化石改贷业务流程和准入标准,我行还成为泉州市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行,创新农村宅基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产抵押融资模式,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近期大规模进村入户,根据村委会推荐及拟购买宅基地个人意愿,陆续对拆迁户进行预授信,发放授信函。目前惠安、泉港、南安先试点办理线下业务,待系统上线后批量开办线上业务。截止12月底,已介入的石改片区涉及改造面积约424.11万平方米,涉及改造户3.35万人,融资需求约83.8亿元,发放127户金额1065万元。我行总结和推广惠安、泉港、南安、石狮等地石改项目模式,根据各地石改工作中的特点和融资需求,总结提升项目亮点,形成完整的档案资料,为全市石结构房屋改造工作提供范本。
4.以系统建设为保障,实现批量运作。我行突破传统与政府合作模式,外派工作团队进驻住建局石改办,承建石结构房屋改造信息管理系统和农村小额住房按揭批量贷款系统,共同实现基础数据的建档,融资业务的在线受理、审查、审批、发放,贴息资金的在线直补等核心功能。目前两个系统立项工作将于春节前后系统核心功能正式上线。
四、创新产品服务,推广普惠金融
1.畅通安溪茶农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出我行首张区域性主题卡“刺桐红·安溪铁观音”主题卡。该卡是我行以茶叶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围绕安溪县“一村、一链、一圈、一厂、一校”等“五个一”示范项目,联合安溪县委开展“深入农村基层,创新茶业金融服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主题活动推出的区域性主题卡。截止12月31日,共发卡1864张,卡均余额7542.84元,发放贷款263笔,授信金额8434万元。
2.借力“中国香都”、助力香产业,推出“中国香都· 美丽永春”主题卡。该卡是我行在永春县委县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泉州中心支行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全力支持永春篾香产业为出发点,以“三个五”示范项目为切入点,重点围绕永春篾香、花卉、水果、佛手茶、老醋等五大特色飘香产业,着力服务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小微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五种农业经营主体为创新推出的金融IC理财卡,助力永春打造百亿香产业集群。截止12月31日,共发行“刺桐红?香都卡”2485张,卡均余额7371.85元,发放贷款115笔,授信金额4967万元。
3.将普惠金融做到细微处,首推“刺桐红”系列普惠金融主题卡。农贷卡、商贷卡、渔贷卡主题卡是我行为服务涉农类、涉渔类及从事合法生产经营类自然人创新推出的特色普惠金融支付工具,可实现在一定期限内自助循环使用授信额度,且额度最高可达30万元、期限最长可达3年。该系列普惠金融卡的发行,为我行扎实服务实体经济、打通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
4.首创普惠金融卡自主定价,降低融资成本。在贷款自主定价的基础上,我行创新推出普惠金融卡自主定价功能,实现农贷卡、渔贷卡、商贷卡在营销一定存款、办理规定有效电子产品的情况下,由我行自主开发的系统按照账单进行自动调整手续费率,降低办卡人的融资成本,践行普惠金融。截至12月末,已开通自主定价功能2415笔、金额达8.49亿元。
5.首创国内借助微信网络O2O平台发行联名卡。该卡是我行联合南安市溪美街微信公众平台,打造现代生活圈,实现吃喝玩乐一卡通、融资消费样样行的金融IC理财卡,已发卡3140张,卡均存款为2504.78元。
五、优化投资策略,拓宽服务渠道
1.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收益率。一是加强对宏观经济及监管政策的研判,适时调整投资策略,积极推进资金业务的稳健发展。截至2014年末,全行资金业务总资产规模为58.99亿元,在全行总资产中的占比为32.3%。二是根据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在科学预判债券市场走势的前提下,新增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企业债、股票质押债权、货币型基金等投资品种,做到在实现预期投资目标的基础上提高了流动性管理能力。
2.成立专业理财部门,拓宽理财投资渠道。一是成立理财归口管理部门。根据银监会要求开展理财事业部制改革,我行积极推进理财业务的归口管理,成立专司理财业务的资产管理部,并获准拓展理财资金投资范围,将投资范围由在原先仅有同业存款的基础上,增加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进一步丰富了我行的理财产品体系。二是优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工,形成相互制约、灵活协调的合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队伍培训,积极参加同业交流以及系统内培训,提升专业技能并活络外部联系。四是进一步梳理业务流程并明确相应的职责,确保每笔交易的盈利性、安全性和时效性,并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根据内外部相关制度,开展业务全面自查工作。已发行19款5.17亿元的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型理财产品,保本理财收益率高居全市前列,成为广大市民投资首选。
3.国际业务稳步发展。国际业务产品创新持续加强,客户群体迅速扩大,境外合作银行不断增加,国际结算和结售汇保持快速发展,在全省农信系统内第一家办理了贸易项下跟单托收业务,取得全省单证业务零的突破,并在信用证通知、信用证交单等产品创新上创造了多项全省第一;12月末国际结算和结售汇双双超1亿美元,分别为去年全年总量的4.27倍和4.23倍,其中结售汇量位居全省农信系统第一;辖内16个经营机构全部开办国际业务,经营机构覆盖率高达100%;外汇对公客户数已达185户,比年初增加108户,增幅140%;有效结算户79户,比年初增加49户,增幅163%;有效结算户户均国际结算量131万美元,比年初增加50万美元,增幅62%; 境外账户行扩展到7家,比年初增加3家,账户行广泛分布欧美、亚太地区;与15个境内外银行建立RMA关系,比年初增加8家;农信系统允许开办的美元、欧元、日元和港币等四个外币品种,我行均具备了独立经营能力,同时在系统内首家实现了对公日元业务的突破。
六、落实四大战略支点,打造零售银行品牌
2015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泉州农商银行将把好“改革与创新”两个方向,抓好“解决老问题和开拓新局面”两条主线,落实本部和基层两个层面,搭平台、建系统、修渠道、备足货、巧宣传,全面落实四个战略支点,致力打造“有温度、有情怀”的零售银行。
1.以产品创新为抓手,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瞄准“石改金融、老年金融、三农金融、城市消费金融”四大战略支点,着力“五个点”,即以代理业务为基本点、以银行卡为延伸点、以个人贷款为立足点、以理财业务为交叉点、以互联网金融为爬升点,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打造适销对路的市场营销利器。进一步拓宽行业合作范围,推动自营理财产品、代理账户贵金属等业务开展,进一步推广普惠金融业务,创新担保方式,利用泉州市唯一的农村产权抵(质)押融资试点银行优势,因地制宜推广各种抵质押贷款业务,探讨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
2.以二次改革为契机,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用人机制、绩效考核机制、三能机制,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员工“双向选择、优化组合”竞争上岗、富余员工分流等制度,严格落实末位淘汰制度,精简总行机关人员,培养选拔优秀青年员工,作为中层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锻炼,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开展绩效考核、管理会计等系统的建设,用数据说话,强化激励约束导向,完善机构等级管理。
3.提高资产负债精细化管理水平。顺应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趋势,完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增强市场、成本、效益意识,提高利率管理水平,增强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同时完善稽审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机构、重点业务的排查,重点防范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提升审计质效。加强不良资产管理,加大不良处置力度,有效盘活资产。
4.以战略落实为支撑,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总行继续实施业务向机构业务和个人业务的战略转型,优化业务结构,做大做优大零售业务。总行本部和村镇银行都要提高法人治理能力,坚持“支农支小”定位,扎根本土、深耕细作,发挥自身优势,在把握风险的前提下与同业开展错位、补位竞争,实现资产质量和资本回报持续向好发展。